如何阅读一本书

挑出阅读的层次说明

基础阅读层次

准备阅读阶段

认字阶段

读写阶段

基础阅读阶段

检视阅读层次

第一阶段:略读

  1. 先看书名页,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。
  2. 研究目录页,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。
  3.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,也要检阅一下。
  4.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,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。
  5.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,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,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。
  6. 最后一步,把书打开来,东翻翻西翻翻,念个一两段.有时候连续读几页,但不要太多。

第二阶段:粗浅阅读

  1.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,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,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。

  2. 提升阅读的速度: 将大拇指与食指、中指合并在一起,用这个“指针”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,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。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。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,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。

第三阶段:主动的基础阅读

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

  1. 整体来说,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?
  2.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,怎么说的?
  3.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?
  4.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?

第四阶段:做笔记

  1. 画底线—在主要的重点,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。
  2.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—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,或是某一段很重要 ,但要画底线太长了,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。
  3.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—要慎用,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。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,或是夹一张书签,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,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,就能唤醒你的记忆。
  4. 在空白处 编号—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,可以做顺序编号。
  5.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—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,或相关 的要点,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。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。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,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。
  6.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—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。
  7.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—在阅读某一章节时,你可能会有些问题(或答案),在空白处记下来,这样可以帮你回 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。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。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。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 页,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。

分析阅读层次

第一阶段:找出共通的词义

第一个规则

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,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。

第二个规则

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,或最多几句话(一小段文字)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。

第三个规则

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,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。

根据第三个规则,可以有一套运用的公式。这个公式是可以通用的。根据第二个规则,我们可以说出这本书的内容是如此这般。做完这件事之后,我们可 以依照第三个规则,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:(1)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,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,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,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,第四部分 则是另外的观点,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。(2)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,第一段落为X,第二段落为Y,第三段落为Z。(3)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 ,作者有四个重点,第一个重点是A,第二个重点是B,第三个重点是C,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。

第四个规则

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。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,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,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,或许多答 案。

第二阶段:诠释一本书的内容

第一个规则

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,与作者达成共识。

第二个规则

从最重要的句子中 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。

第三个规则

从最重要的句子中 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。

第四个规则

)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,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 。在未解决的问题中,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。

主题阅读层次